員林圖書館借了一堆老年照護書。
其實,人總將老。
但在健康好時,趕緊去做預立醫囑,也是未雨綢繆。不然光是<有品質的照護>有時就是沉痛的經歷甚至有錢也不可得。
#緊急住院危險重重
麻醉/止痛/止吐/鎮靜劑等都不好受。
用藥也會引發災難(「正常預期」副作用/併發症/人為疏失:錯誤用藥/錯誤病人)能毫髮無傷出院等於奇蹟。
#妄瞻症(多重潛在病痛-觸發起因:藥物/感染/體內化學物質失衡)遲早變迷糊/偏執/性格激烈,不只自己找來危險,對看護的人也是一大威脅。
#技術性護理團體(回家前中途站/老老族常需要)團隊照護是現代老年醫學的重心:註冊護士/老年醫學護理專家/藥劑師/社工/活動統籌/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呼吸治療師/提供大多數日常照護有照護士/營養師/醫療主任。
#每周開會重點:我們應該怎麼處理這名病患的問題?(物理治療進度/腹瀉感染需要檢查嗎?/聯絡不上家人/體重持續下降...在醫療/社交/財務緊急狀況下,我們可以「安全地」把他送到哪裡,同時又期望能維持他「最好的功能狀態」和他「僅存的尊嚴」?)#我們往往不知道答案
#醫師把「我們要拿老爸怎麼辦?」這問題「延後回答」,假如符合法律規定「終身一百天住技術性護理機構的保障額」,過一兩週就難以符合標準:並非他狀況良好/得以獨立生活,而是因為他「狀況不再改善」。他卡在老年/殘障/失智的惡性循環中。
#最終你還是要面對:父親完全缺乏與真實世界打交道的能力。你一年看他兩三次或一周兩趟:談天氣,問候你的孩子好不好。失智發展數年:談話表面/鬧情緒/脫離社群與朋友/不修邊幅/家裡亂糟糟。(美國五千萬自願「無薪家屬照護者」配偶最大宗,女兒占兩成(雙親或公婆)兒子並未盡本分(6%)老邁雙親平均八年,1/3超過十年。)
#共居配對年輕夫妻或個人,輔佐日常活動需要的老人,用免費住處吸引。(截長補短)
#自然退休社區:曼哈頓(上年紀女性藝術家共度晚年「工作到生命盡頭」:用餐/演講/閱讀/藝術品展示空間)
維吉尼亞居民種葡萄/自釀葡萄酒/規劃自己的晚餐菜單。
新墨西哥州,佛教因緣與尊重眾生原則提供住宿空間給對於社會行動和心靈發展有貢獻的民眾,規劃靜思堂/保健中心/安寧療養院。
波士頓畢肯丘「由一群打定主意要在熟悉環境安享晚年的居民,為自己所創立的非營利機構」提供交通往返服務/安排餐館外送/緊急應變措施/順路探視居民狀況。(因為不想成群送進「千篇一律」養老院,任由只有一半歲數社工「交代老人應該做什麼」)
#除非強健個人挺身而出倡導,為晚年規劃爭取自我權益的策略,並加以執行,否則將不會有人為他們做這些事。「美國老年法案」(2006通過)卻未提供相關補助資金,證明民眾還是得靠自己。
#作者最後選擇回家:安排居家健康服務公司做物理治療,協助洗澡更衣。自己將慢性藥分裝(八張處方箋)他和弟弟幾乎每天至少一人待父母家,幸運找到「做事負責」居家看護:協助刮鬍子/洗澡更衣/替母親購物做菜洗衣整理家務。
醫師看狀況調整藥物(氣喘嚴重,增加利尿劑/情緒焦躁多些抗精神藥物/定期複診/做追蹤化療)
#照護失智老人:不停擦地板免得老人踩到自己的尿「滑倒」,「爸能處理媽的問題/或許親戚會支援/弟弟才離兩小時車程,這個時候該他出面了...」別再自欺,該大家一起坐下來討論。